1.家庭教育出问题,往往是“父亲教育缺位,祖父母教育越位,母亲教育失位”,一个纯洁、健康、积极向上的孩子,由于教育失当可能会成为学校的“问题儿童”,也就意味着进入学校后“不受人欢迎”,学习生活变得曲折、漫长、辛苦。
2. 母亲教育孩子要有计划,训练孩子的习惯要做到动作利落;父亲在家里不能过于随意,你越认真,越有条理,越有礼貌,对家长成员越尊重,孩子成绩往往就越好。
3.给孩子过一点苦日子吧,不妨尝尝“肚子饿得咕咕叫”的滋味,不妨家中的一件家务活固定让孩子做,因为艰苦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。
4.我发现,有时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,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,“分离焦虑”不仅仅只孩子,还指家长。一些完全围着孩子转的家长,以为自己“懂教育”的家长,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。
5. 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,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;也不要指望讲道理就能让孩子明理,付诸行动,教育不是动嘴巴,而是动脑筋。记得有一个孩子对我说,妈妈讲的话都是对的,但妈妈讲话样子令人讨厌,我不喜欢。
6.让孩子成为有激情、会克制、守规则的人。从遵守班级规矩,会说“谢谢”,在教室不大声说话,不轻易对同伴发怒开始吧。
7.吃亏是福,这句话是对的。愿意吃小亏的人,将来会占大便宜,因为他被人喜欢。“被人喜欢”,就是幸福。
8.“把孩子交给别人带,只有人类这么干!”孩子的大脑既需要营养,更需要培养。孩子小,交给祖父母带,不符合家庭责任的构成。等孩子6岁,父母再把孩子从祖父母那儿接回来上小学,我们会发现,不少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寡言少语的沉默者,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。
9.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地相处。即使有点磕磕碰碰,父母也不要斤斤计较,哪怕有一次不依不饶,小题大做,对孩子的影响也许就是终身的: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,长大后就很难与他人自然地相处。如果长大后跟父母也这样相处,你愿意吗?
10.不妨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: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;二是邀请小伙伴和孩子一起学习、活动;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请孩子自己讲故事。
评论